健康
让幼儿在感恩教育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新闻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6-11 17:35:13
阅读
2506
感恩教育是培养幼儿社会公德意识,是使其懂得为他人、集体、社会付出的基本活动,能够有效优化幼儿的品格意识,使其自觉继承感恩这一优秀的传统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优化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萌发、培育与发展,让幼儿在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里健康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道德品格与为人处世的方式是评价这个人素质水平的基本标准,所以现代教育将德育立为教育之首,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落实德育教育,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使其懂得感恩与礼貌,懂得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借助感恩教育来净化幼儿的成长环境,结合家长、社会力量的具体帮助,引导孩子在感恩教育中成长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一、观察幼儿行为习惯,确定感恩教育主题
感恩教育的本质是要从根本上优化幼儿的思想意识,使其懂得回馈与感恩,所以幼儿本身对感恩教育主题的认同感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组织感恩教育时,教师应该全面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借助外在行为分析幼儿所存在的意识缺陷,由此确定感恩教育的主题,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感恩教育中反思自我、规范行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都存在习惯接受父母付出与牺牲,且将这种付出看成是自己理所当然所应享受的权利,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为了照顾自己而做出的牺牲,也不懂得珍惜与感恩。反观家长,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存在溺爱心理,不管自己再苦再累也不忍心违背孩子的需求。如果放任下去,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在家长的纵容下产生自私、自我等不良意识。因此,我们可以以“感恩父母之恩”这一主题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希望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幼儿园所设计的感恩教育活动,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不要代劳一切事务,而且要尝试让幼儿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家务,由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家庭意识。
二、形成共建合力,拓展感恩教育范围
教育合力是推行感恩教育的重要保障,需要幼儿教师根据感恩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寻求家长、社会力量的帮助。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其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发展,且整个社会风气也会直接影响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幼儿感恩教育中,教师应该要联合家长、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充满爱、真情、付出与回报的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可以时时刻刻接受感恩教育。
幼儿园可以开展“感恩社会”活动,幼儿园与社会相关单位合作,希望他们支持幼儿在周末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会服务,比如维护活动秩序、为路人指路、宣传某项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借此引导幼儿回报社会。感恩教育活动的范围并不是在幼儿园内进行的,老师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可以积极配合本园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周末将孩子送至社会服务地点,与幼儿一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此一来,孩子们便能真切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所带来的快感,而且还能在社会公益单位、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相关的公益理念,使得懂得献爱心、做牺牲。通过社会公益体验活动,许多家长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是懵懂无知的稚儿,而是开始认识世界、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所以他们会自觉约束自己,为孩子做出好的示范,从而在无形中拓展感恩教育的影响范围。
三、组织实践类活动,深化幼儿感恩体验
幼儿的成长是比较单纯的,且认知水平比较低下,难以理解师长高深的“大道理”,擅长从实践、体验活动中吸取,由此产生某种认知。针对这一特点,幼儿教师要注意组织实践类、体验类感恩教育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实在的感恩是什么样的,懂得为他人付出所带来的成就感,理解自己的幸福成长是在他人的牺牲与帮助下得到的,从而有效深化幼儿的感恩体验,强化感恩教育的育人效果。
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尊敬老人、关心长辈,我们可以与幼儿家长、本地养老院机构合作,要求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到为养老院老人送温暖的感恩活动中。为此,幼儿要与家长商量自己为养老院老人准备的礼物,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也可以是一些歌舞表演,然后在送温暖感恩活动中传递自己心中的善念。将感恩活动赢得养老院福利机构、家长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起排除万难,共同合作,切实推动感恩教育的顺利发生,让孩子们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是优化幼儿品格发展的基本内容,需要家长、社会与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的三方合作。因此,我们要积极与其他教育力量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到感恩教育中,全力保护幼儿的健康成长。(来源:黔东南日报)
文/BBunion编辑部